!"卷第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  
'$896?9.#())*  
(
))* ++  
,$-./0%$12345-0/'$.60%7/389.:3;<!2$430%2439/49:=>3;3$/"  
交往行为理论与翻译的主体间性  
!
段 成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
成都"+))B*"  
!
!
!
!
!
!
摘要性  
即译者主体性遮蔽和译者主体性张扬  
以使翻译活动在一种  
翻译主体性走向翻译主体间性是克服这两种极端译者主体性的有效路径哈贝马斯的交  
往行为理论为翻译主体间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翻译主体间性能很好地解释翻译活动中译者  
的主体性的发挥和原作及作者的言语行为的有效性也使译者和译作的言语行为的有效性得以保证  
关键词交往理论翻译主体翻译主体性翻译的主体间性  
合乎理性的条件下进行  
"
!
"
!
"
!
$
$
$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DB!+B%())*&)"D))*BD)B  
#
!
翻译研 活动中的参与者的一种责任  
#
在强调译文在目标语  
!
究经历了翻译研究的语言转向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 中的功能的理论语境下  
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主体间性研究是翻译 的目的必须与原文作者的意图相符  
#
研究的新的发展方向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交 这就既照顾了原文原文作者又照顾了译文功能  
往理性则为这个新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哲学方 译文读者译文使用者等诸多因素 虽然忠诚  
正如麦卡锡所说#'几乎没有哪一个人文 个范畴更侧重于道德层面  
法论基础 但它却体现了翻译的主  
与社会科学的领域没有感受到哈贝马斯的影 体间性  
陈大亮以哲学的主体间性转向为基础分析翻  
本文将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讨论翻译的主 译主体性研究的困惑  
认为哲学的主体间性转向对  
体间性及其合理性  
翻译理论的建构有多重意义  
翻译的主体间性研究  
认为通过间性的建立  
主体间性也称为  
交互主体性(#指主体与主体 同性别  
不同种族和不同文化之间达到相互对话  
间相互交往的特性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体以主体间的方式存在其本质又具个体性主体 本间性与文化间性之间相互作用  
翻译的主体间性是指作 关系  
在翻译领域里引进复合间性  
译文读者主体之间的相互交往是作者译 间性走向多元  
徐岚界定了译者的主体地位  
译文读者主体性之间在翻译活动中的共在 国 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让理性由以主体为中  
内外研究者从多个视角进行翻译主题间性的研究  
转变为  
翻译主体间性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局面 功能 性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文学作品的复译问题  
#
忠诚就意味着目标语文本  
)
!*+(B  
%
&
%
实际上  
&
#
&
#
&
%
'
(
%
#
%
)
+*封底  
(
#
哈贝马斯对翻译研究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
#
#
)
F*  
%
%
杨柳提出间性文  
翻译使不同语言不  
'
!
(
#
'
(
#
&
'
&
&
程以芳根据主体间性文  
&
相互影响的交叉  
的概念使主体  
)
B*  
#
+
互依存的目的  
%
田传茂  
&
#
+
&
)
(*  
间性就是个性间的共在  
译者  
%
#
'
(
#
)
"*  
&
&
#
&
%
#
&
%
#
'
)
E*  
#
(
'以主体间性为中心( %李明把主体间  
#
探讨  
王建平认为从主体  
%
)
@*  
主义翻译理论代表人物诺德!V&'$.>"提出了  
'
功 了复译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  
忠诚是译者对翻译交互 性到主体间性是我国翻译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
)
**  
_
忠诚  
(
的翻译理论主张  
#
%
收稿日期!())*D)BD+@  
段成!+*"E$"#  
作者简介  
!
#
四川武胜人  
#
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B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此基础上  
不足 宋晓春认为翻译中主体间性问题不仅是译者  
与读者作者之间对话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问题更重 究范式均以作者和文本为中心  
要的是各主体在交往过程中应遵循的规范准则性 蔽 语文学翻译研究范式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的  
胡牧认为当前翻译主体间性的研究存在 哲学理论其语义观为指称论和真值论这种理论对  
着一些缺陷强调研究主体间性绝对不可以无视主 翻译研究的影响是将作者视为意义的中心将作者  
体间的制约性差异性 译者必须忠  
通约性(#提出从翻译主体的 和译者的关系视为主人和奴仆的关系  
总体性实践的对象性和交往性来拓展翻译活动尤 实地传达作者的目的语言学翻译研究范式的哲学  
其是翻译主体的总体性研究视域 基础是唯理论或结构主义理论其语义观为关系论  
我们同意上述观点翻译主体间性研究要重视 和确定论这种理论将文本视为意义的中心强调译  
各个交往主体之间的规范和准则要重视主体间的 文忠实于原文译文同原文等值等效以及再现原文  
制约性 由于翻译活动的跨文化特性 结构主义语言学翻译研究把语言看作  
其主体性的发挥恰当与否是实现各个翻译主体之间 一个封闭自足的体系把意义看成是由句法 语义  
的合理交往的关键所在 规律设定的一成不变的东西 这样就排除了在翻译  
翻译主体 活动中所涉及到的译者主体因素 这两种范式都要  
关于谁是翻译主体在中国翻译界已有许多讨 求译者绝对忠实地再现原文的内容与风格译者的  
许钧从其收集到的国内外有关资料对谁是翻译 主体性完全被淹没 中西传统译论中有许许多多关  
主体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谭载喜对这些比喻  
他总结出四种答案,'一是 于译者这种身份和地位的比喻  
认为译者是翻译主体二是认为原作者与译者是翻 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总结  
译主体三是认为译者与读者是翻译主体  
原作者  
们对谁是翻译主体有不同的认识  
翻译主体毫无争议然而对原作者和读者是翻译主 是译者主体性的过度张扬  
体却有不同的看法  
杨武能认为#'与其他文学活动 过度张扬是对前两种范式下译者主体性遮蔽的矫枉  
一样文学翻译的主体同样是人也即作家翻译家 过正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发  
和读者 许钧区分了狭义和广义的翻译主体 现了翻译家凸显了翻译家的主体地位 然而翻译  
狭义的翻译主体指译者广义的翻译主体指作者译 研究学派操控学派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  
陈大亮认为 原文作者不是翻译主 翻译理论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等对译者主体及其  
翻译是译者与文本之间以语言为媒介的对 主体性的过度张扬却使得翻译的主体越来越离开  
读 了翻译的客体之一的原文文本和原语文化出现了  
这三者在整个翻译活动中都体现了 对原文文本过多的操控及任意的改写过多的偏向  
他们在整个翻译活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目标语的文化语境和目标语文本 它们的共同特点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 操纵文本的具体实施 是以解构主义思想为核心或否定原文文本中心论  
而影响翻译活动的进行和结果的除了译者主体 或拆解作者与译者原文与译文的对立或打破文本  
的主体性外还有作者和读者主体性的作用也就是 限制将翻译活动与文化因素结合或把权力与话语  
作者和读者并不表现为翻译活动中的具体主体 结合 勒菲弗尔提出 翻译就是改写  
但却具有主体的作用即具有主体性质 作者的主 与此类似观点的还有操控学派的赫曼斯等人  
体性是由翻译是在原著上的再创作这一翻译本质决 就是改写的主张会导致翻译可以根据目标语文化  
定的而读者的主体性则代表了译语文化对翻译活 和翻译目的的需要任意改写原文文本甚至会出现  
#
翻译研究者指出主体间性研究的缺点和  
!
两种极端的翻译主体性  
语文学翻译研究范式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翻译研  
而对译者主体性遮  
%
%
&
#
#
&
)
+)*  
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译者主体及 风格等  
%
#
$
%
%
!
%
#
#
%
%
#
%
)
+E*(()  
#
%
余光中将译者比  
)
+@*BB  
#
#
四是认为 喻为介于  
'
神人之间的巫师  
学者 一例外都说明了译者主体性的遮蔽  
学者们对译者是 与此相反文化研究范式的翻译研究体现的则  
可以说这种主体性的  
(
%
所有这些比喻无  
)
+(*  
&
译者与读者均是翻译主体%( 显然  
#
%
%
#
#
#
%
#
%
#
#
&
#
%
)
+!*(F  
(
%
%
#
%
#
#
&
&
&
&
)
+(*  
者和读者  
%
'
&
#
#
)
+F*  
(
%
原文作者是创作主体  
者是接受主体  
其主体性  
#
译者是翻译主体  
#
#
%
#
#
%
%
'
#
2
3
#
#
#
#
&
#
#
+
#
)
+**+  
#
#
%
'
(
的主张  
#
#
%
%
翻译  
#
#
#
)
+B*(E  
动的规范和制约%( 因此  
#
在翻译活动的整个链 没有原文文本的译本  
译文读者都是主体他们具有 解构主义认为  
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性和非始原性%( 解构主义思想对意义的重新定  
%
条上  
不同的主体性  
#
译者  
&
原文作者  
&
#
'
#
文本的意义具有开放性互文  
&
)
+B*F(  
#
%
*"  
! !  
段 成 交往行为理论与翻译的主体间性  
义和解读  
止化的作法  
绝对性 在翻译中 因此这个理论为  
威性的怀疑 解构主义思潮的怀疑主义倾向也带来 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
一些负面影响 对理性的全部否定对主体意识 语言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基础  
的过分强调 并建立了他独特的语言哲学理  
义语言学的意义确定性和明晰性时  
言的规律性  
让释义活动变成一种无终止的解释和 任务是确定并重建交往的基本前提(+重建普遍语用  
#
直接推翻了结构主义将意义凝固化和静 过程中的主体间性  
#
有助于译者与作者间的平等交  
((*  
而且交往行为理论和交往理性对翻译学具有  
)
#
颠覆了结构主义赋予意义的权威性和 流  
+
)
((*  
%
#
就产生了人们对原文和作者权 积极的建构意义和重要启示  
%
%
#
'
#
#
他首先  
#
或干脆放逐主体(#'甚至在批评结构主 着手研究语言问题#  
#
完全消解了语 论$$$普遍语用学  
%哈贝马斯认为#'普遍语用学的  
#
)
()*  
无限的衍义 由于原文意义的不确定 学的出发点是交往经验  
)理解*(#'理解则指向话语  
译者如果分寸把握不当  
就会出现任意解读原文 的意义(#'以理解意义为己任的译解者在与其他个  
文本滥用译者的权利导致译者主体性的过度张 体建立起来的符号化主体间联系的基础上基本上  
(
%
在这里  
#
'
#
#
#
#
#
%
是作为交往过程的参考者从事经验的(+'既然理解  
那么  
#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争取女性权利 经验所面对的是一个由符号建立起来的世界  
的工具更加张扬译者的主体性 为此目的译者甚 理解主体和被理解对象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也就变  
至可以篡改原文内容以适应女性表达的需要 戈达 成了建立该世界的主体之间的主体间性的关  
#
%
#
%
)
(!*E)#E!HEF  
尔德!J$>0.>"认为#'女性主义译者坚持维护她那 系  
(
%
哈贝马斯以  
同时也是普遍语用学研究的对象  
哈贝马斯以语言的可领会性为基础  
从 言语行为的有效性要求建立了一种以语言为中介  
其实质是 的交往模型 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行为要保证人们  
因为作者认 交往沟通的有效与合理必须遵循一定的条件 这  
亦如男性与 里所要求的规范和条件就是言语行为的有效性要  
其主体是不存在 求 有效性要求包括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诚性和正  
'
言语  
(
作为普遍语用学  
女性的差异(#'翻译中妇占!O$60/50/>%3/ "文本 的基础  
#
%
P
)
(+**+  
意味着她要取代那个谦虚而自惭形秽的译者  
从而颠覆了那种以翻译对等为基础的翻译理论  
女性主义翻译观的角度讨论译者主体性  
关于译者与作者的主体间性关系讨论  
在翻译过程中作者译者的主体性  
女性关系的构成没有他者的参与  
(
#
#
通过明确  
%
#
#
%
#
#
#
%
#
#
&
#
#
#
%
&
&
#
只有通过自身外在性的他者才能辨认出主体的 确性  
%哈贝马斯具体解释道,'言说者必须选择一个  
可以领会的表达以便言说者和听者能够相互理解  
#
可领会性"+言说者必须有提供一个真实陈述的意  
使译者的主体 向以便听者能够分享言说者的知识  
完全颠覆了结构主 者必须真诚地表达他的意向以便听者能够信任他  
忠实等概念 而且无论 言说者必须选择一种正确的话语  
是译者主体性的遮蔽还是译者主体性的过度张扬都 以便听者能够接受  
显示出翻译主体性的弊端具有封闭性的单一主体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概念涉及的是  
没有摆脱主体 客体的框架  
焦翻译活动整个链条上作家译文读者和译者这三 为者通过语境寻求沟通  
个主体中的一部分而忽视其余的主体 因此  
越多的研究正试图打破这种封闭的单一主体性  
踪迹  
%
总而言之  
#
以解构主义为核心的后结构主义翻  
!
译理论过度地张扬了译者的主体性  
#
#
!真实性"+言说  
性在翻译中势无忌惮  
义翻译理论中的原作  
#
任意发挥  
作者  
#
#
&
&
%
!
真诚性"+最后  
#
#
)
(!*@!  
!
正确性"%(  
,
'
至少两个  
#
'
$
(
#
因为它们分别聚 以上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的互动(#'  
&
#
以便在相互谅解的基础上  
#
越来 把他们的行为计划和行为协调起来(#'通过协商对  
)(F*@F  
以 共识的语境加以明确  
# ( %  
#
%
言语者就一件事情和  
其中交流符号的意  
主体间在语言理解的  
承认并服从交往行为中共同的规则或规范  
使之达 以及言语行为的有效性要求 交往行为理论既关注  
又研究决定这些变化  
这种研究导致把语言纳入广泛的  
强调交流 社会生活背景和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之中进行考察  
使翻译的主体性研究走向合乎翻译实际的翻译主体 他者达成理解是一种交往行为  
间性研究  
#
!
%
义和交往行为是互为规定的  
基础上  
%
%
!
交往行为理论与翻译主体间性  
#
如何克服上述两种极端的翻译主体性  
#
到一个理想的中间状态  
体现而又不张扬呢 由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的规律性  
肯定交流过程中说话者主体的可认知性  
,
即译者的主体性既能得到 主体间交往中意义的变化性  
#
1
%
因此  
#
#
#
*E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从而更突出语言的社会性  
翻译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交往行为  
译者译作读者原语的语言文化世界  
的语言文化世界作者和译者的主观世界作者和译 不会毫无节制的张扬  
者的生活世界等因素 翻译是译者主体与作者主体 不同的主体也能在互动的约束中各得其所  
和读者主体以及他们所属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和  
生活世界之间的一种交往行为 作为翻译的主体  
译者必须遵守言语交往行为的有效性要求正确处 语言学翻译研究范式都把原文作者和原文文本视为  
理与原作及其所属的客观世界处理通过言语为中 主体要求译者绝对忠实再现原文内容和风格译者  
介的与作者的协商正确处理目标语的文化语境等 主体性被遮蔽而翻译研究学派操控学派解构主  
客观世界和译者的主观世界生活世界在翻译过程 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及后殖民主义翻  
中与原语的文化语境等客观世界和作者的主观世 译理论则更多地强调了译者的主体性让译者抛弃  
生活世界的协商以便达成翻译过程中的共识 等概念任意发挥译者主体性  
翻译的主体间性是翻译中的协商达成共识的保证 上述两种极端行为必须得以纠正 而哈贝马斯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译者主体性的遮蔽和译者主体性 的交往行为理论的交往理性则为这两个极端回到理  
的过度张扬使翻译的主体间性得以实现 性轨道提供了重要的哲学方法论基础 哈贝马斯的  
在翻译这个特殊的交往行为中翻译行为能得 交往行为理论肯定交流过程中说话者主体的可认知  
到接受和认可意味着它满足了必要的条件从而使 性强调交流过程中的主体间性这有助于译者与作  
得译者这个特殊的读者对作者所提出的要求采取肯 者间的平等交流互动 而翻译的主体间性是指翻译  
定的立场也使得目标语的读者对译者在翻译行为 活动整个链条上的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主体之间的  
中所提出的要求采取肯定的立场 这些必要的条件 在特定语境中的相互交往是作者译者译文读者  
不能单纯由原作及原作者或者译者或者译文读者来 主体性之间在翻译活动中的共在 哈贝马斯的交往  
加以完成相反是这些不同作用的主体在两个不同 行为理论促进了翻译研究从以主体为中心  
的交际行为过程中相互之间承认语言行为的有效性 主体间性为中心的转变 这使得翻译主体间性研  
要求并用典型的言语行为依靠译者和以语言为中 究在重视各个交往主体之间的规范和准则的同时重  
介的原作以及译者和译文读者互动的约束奠定了 视主体间的制约性从而更好地解释翻译活动中译  
跨语言跨文化交往行为的基础以达成跨语言跨 者主体性发挥和原作及作者言语行为的有效性  
文化交际的共识基础从而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使得译作和译者言语行为的有效性得到了保证  
承认他们之间的互动以及互动的约束就承认了译 此翻译研究从主体性研究到主体间性研究无疑是  
者的主体性也承认了作者读者原作所反映的客 翻译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观世界目标语的文化世界作者的生活世界译者  
%
的生活世界等在翻译这个复杂而特殊的交往行为中  
作 的主体性作用 这样译者的主体性和翻译的主体  
目标语 间性就有了保证译者的主体性既不会受到遮蔽  
翻译活动中的其他各个作用  
#
涉及原作  
&
%
#
&
&
&
&
&
#
#
&
&
#
%
%
&
%
#
翻译研究中语文学翻译研究范式和结构主义  
#
#
#
#
#
#
+
&
&
&
&
#
&
#
%
'
忠诚(&'对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向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释  
!
!
见许钧  
-
翻译的主体间性与视界融合.#-外语教学与研究.())!年第  
陈大亮  
.#-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B -翻译主体间性转向的再思考$$$兼答刘小刚先生.#-外语  
B
期王湘玲蒋坚松论从翻译的主体性  
翻译过程中的主体间性.#-国外理论动态.())E年第 + & -  
到主体间性.#-外语学刊.())@年第 从翻译的主体到主体间性.#-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年外  
还是舞1 $$$论女性主义翻译观与译者主体性.#-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F
期注释  
#
+
旷剑敏从译者的主体性到翻译的主体间  
-
研究.())E年第  
+
(
+
夏锡华  
-
"
+
唐桂馨  
-
国语言文学与文化专集冯文坤  
+
-
舞者  
#
"
(
))B年第  
+
%
参考文献  
!
)
+*于尔根  
6
哈贝马斯  
&
后形而上学思想)I*&曹卫东 译林出版社#())+&  
#
付德根译  
&
南京  
,
)
(*杨春时  
&
论文学语言的主体间性),*&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F#!B"&  
*@  
! !  
段 成 交往行为理论与翻译的主体间性  
)
!*'$.>#V5.3:;30/9&)#1-$21&%'-1$1!"#'$."276&%C%& ,8"-6&%'-12%$&7 #'16*.$:M21%-.;)I*&I0/459:;9.#7e,  
3 ( , 33 3  
2
;&,9.$69#+**E&  
)
F*陈大亮  
B*杨柳  
"*田传茂  
E*徐岚论译者的主体地位),*&中国科技翻译#())B#!!"&  
@*李明从主体间性理论看文学作品的复译),*&外国语#())"#!F"&  
**王建平 翻译理论研究的新趋势),*&学术界#())"#!+"&  
+)*宋晓春论翻译中的主体间性),*&外语学刊#())"#!+"&  
++*胡牧  
+(*许钧  
+!*杨武能  
+F*陈大亮  
+B*段峰 ,四川大学#())E&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中国翻译#())B#!B"&  
+E*谭载喜翻译学)I*&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余光中余光中谈翻译)I*&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翻译研究  
翻译间性文化  
程以芳试论文学翻译的  
&
,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中国翻译#())B#!("&  
)
&
'
(
),*&中国翻译#())B#!!"&  
)
#
&
'复合间性(),*&外语教学#())B#!("&  
)
)
&
)
&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
,
)
)
&
主体性  
&
主体间性抑或总体性$$$对现阶段翻译主体性研究的思考),*&外国语#())"#!""&  
)
&
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中国翻译#())!#!+"&  
)
&
阐释  
接受与再创造的循环$$$文学翻译断想之一)V*00许钧  
&
谁是翻译主体),*&中国翻译#())F#!("&  
&
透明的眼睛  
,
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A*&成都  
&
&
翻译思考录  
&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
)
)
&
)
&
,
)
&
,
)
+**M91989.9#C/>.g&)#1-$21&%'-#@.I#%&%- 1-;&*.J1-%"21&%'-' F%&.#1# 819.)I*&250/503^$.93/M0/-09=>-D  
4
3
(
,
P
P
P P  
4
0;3$/[.9::#())F&  
)()*吕俊  
)(+*J$>0.>#K&W59$.3d3/ ^963/3:;W59$.0W.0/:%0;3$/)V*002&K0::/9;;f C&M91989.9#9>:&)#1-$21&%'-#B%$&'# 1-;  
&
翻译研究  
,走过解构通向交往$$$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对翻译学的建构意义),*&外语与外语教学#())+#!++"&  
P <  
,
>
"2&"#./M$/>$/,^.0/49:[.3/;9.#+**)&  
)
((*董务刚  
(!*曹卫东  
(F*尤尔根  
&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与翻译研究$$$兼谈哈贝马斯与伽达默尔之争),*&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交往理性与诗学话语)I*&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F&  
)
&
,
)
6
哈贝马斯  
&
交往行为理论  
,
+
)I*&曹卫东译  
&
上海  
,
1
/"(89(74(--,#&>'0&;"A"/';&(8'#3:#0"8L*,=M">0&;&09&#18'#*5'0&(#  
A7C'V59/P  
!
^$.93/M0/-09U/:;3;-;9#V59/>-7/389.:3;$1W945/$%$ #V59/>-#2345-0/#"+))B*#V53/0"  
P P P P < P< P  
<
=*08'>0,a95$%>;593>90;50;;59;O$9Z;.969:$1;593/83:3?3%3;<$1;.0/:%0;$.3::-?R94;383D  
<0/>;59$89.D83:3?3%3;<$1;.0/:%0;$.3::-?R94;383;<3/;.0/:%0;3$/:5$-%>?9$89.4$69:$0:;$9/D  
-.9;.0/:%0;3/P-/>9.0.0;3$/0%4$/>3;3$/&W59:531;$1;.0/:%0;$.3::-?R94;383;<:;-><3/;$;50;  
13/;9.D:-?R94;383;<:;-><3/;.0/:%0;3$/3:0/91194;389O0<;$08$3>;59;O$9Z;.969:&W59;59$.<  
14$66-/340;389?95083$.N.$83>9:;59$.9;340%?0:3:0/>$/;$%$P340%P-3>91$.;59:;-><$13/;9.D  
-?R94;383;<3/;.0/:%0;3$/&U/;9.D:-?R94;383;<3/;.0/:%0;3$/O9%%9ZN%03/:;59.$%9$1;.0/:%0;$.3:  
-?R94;383;<0/>;5991194;389/9::$1;59:$-.49;9Z;0/>;59:N994504;:$13;:O.3;9.#0/>;59.91$.9  
/:-.9:;5991194;389/9::$1;59;0.P9;;9Z;0/>;59:N994504;:$1;59;.0/:%0;$.&  
"9@(83*,4$66-/340;389?95083$.;59$.<+:-?R94;:3/;.0/:%0;3$/+:-?R94;383;<3/;.0/:%0D  
3$/#3/;9.D:-?R94;383;<3/;.0/:%0;3$/  
;
:
$
$
:
:
9
?
;
!
责任编辑  
"
张思武  
#
**